日韩欧美福利视频_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_欧美成人另类人妖_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_日韩精品欧美视频_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

杰出校友 周林立

时间:2011-10-11浏览:2545设置

    

    周林立,合肥联合大学1985届新闻出版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工作。1995年荣获“首届安徽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现任安徽新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



    作者:孙宏婷,合肥学院中文系04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

 

    周林立作为一名从事新闻事业工作长达20年的资深记者,对他的采访就显得颇具“班门弄斧”之嫌。我这“入门级”的“小记”怀着忐忑和敬仰的心情,推开了他办公室的门……椅子上一张非常年轻的面孔,出人意料的亲和平易。随后,便是他的娓娓道来……

善智亦无畏

1994年,我省部分地区公路“三乱”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对外形象,省委领导决定查处。9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派出一名记者作为新闻单位的惟一代表,参加省委暗访小组,与省委办公厅、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的3名同志一起去池州等地微服暗访。

如今在新闻界,暗访已是获取第一手新闻材料的常用手段和方式,但在10年前,这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们所面临的任务带有极大的危险性,所处的位置是荒山野岭,所打交道的人多是穷凶极恶的不法之徒,而周林立手无寸铁,随身携带的只有两部微型录音机和一部照相机。周林立打扮成货主,跟着临时搭乘的木材运输车白天黑夜沿途来回探察。他多次被拿着砍刀斧头的非法检查站拦截。有一次在收费站,那些不法分子发现情况有点儿不对劲,便派了一辆面包车追踪周林立所乘的货车。此时,谁都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周林立从随身携带的微型录音机中取下磁带,藏在坐垫的下面,对司机郑重地交代,“万一我发生了什么意外,请一定要将这录音送到其他同志的手中!”此时的周林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惟一惦记的仍然是他的任务和职责,他沉着地与不法分子周旋。也许是年轻记者的勇气和正义震慑了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们围住车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子开走。这次,周林立取得了大量确凿的资料,为省委及时查处池州地区公路上的“三乱”问题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12月份,周林立根据前后3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新华社记者苏廷海合作,撰写了连续报道《省委书记撤路卡》。报道首先在安徽省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4天,接着《安徽日报》等省内主要报刊纷纷在头条位置转载,这在全省上下引起了震动,并迅速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相继转载转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40多家新闻单位刊发了此稿,一些海外媒体也加以转载。吴邦国、李贵鲜等国务院领导指示全国各省市学习推广安徽的做法。一篇报道在全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在我省新闻界是不多见的。

而这位创造安徽新闻界历史的青年记者,就是从合肥联合大学毕业不到十年的周林立。

1985年,大学毕业的周林立被分配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做起,历任编辑、副科长、科长、副主任。这一呆就是16年。

19968月,周林立被安徽省广电厅党组任命为新闻部副主任,除参加日常管理外还担负起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夜班终审签发全台的龙头节目――每天早晨7点的《新闻和本省报纸摘要》。了解电台工作的人都知道,新闻部夜班责任重大又非常辛苦。一年365天,不管风霜雨雪,无论节日假日,天天都要求一名主任带一名编辑晚上8点到岗,接收、审发最新最重要的稿件,通常要工作到次日凌晨1点,然后早晨5点准时起床将稿件交给播音员播发,主任自己则要全神贯注地监听。有时遇上等待稿件或者突发事件的非常时期,都要通宵坚守岗位。这样的夜班一值就是一个月。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酌理以富财

2001年,周林立调任《安徽广播电视报》任社长。年仅36岁就是正处级领导,在整个安徽广电系统,虽然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但也绝对是前无古人。《安徽广播电视报》曾经在广播报业界红极一时,但由于体制、人员等诸多问题,逐年走上了下坡路。周林立接手时已面临生存危机。困难重重,周林立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他从人员内部着手解决问题,首先查出编辑部主任的贪污问题,移送司法机关。这一大快人心的举措显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报社员工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随后,周林立又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实行九连环的策略,即:提高定价,将原来每份报纸0.5元提高到1元,终端利润提高了1倍;实行高端产品惯用的“区域总代理”经销制,由一个报头独家经销;以“新生活、新娱乐、新话语”为电视广告传播核心;改版后推出“黄金珍藏版”促销;增加容量,将原来的28个版扩至36个版,并明确“以娱乐为核心,以生活为附加值”的内容导向;将“通路”由独家总代理转变为多家竞争代理,不留市场空白;将原来的橙色新闻纸改变为白色优质新闻纸,满足大众化的阅读习惯;针对性的品牌推广及广告传播,加大产品对读者的“拉力”;“三位一体”战略与操作模型的提出,使读者、广告、客户三者形成互动,使版面策划及广告营销企划、报纸编辑、业务代表(客户)三者形成互动,使可读性内容、客户软性宣传、客户硬广告三者形成互动。先在品牌板块形成忠诚读者群,最终形成广告投放的“井喷效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使《安徽广播电视报》一跃成为安徽报业市场异军突起的新锐,报纸面貌焕然一新,发行量、广告额大幅攀升,达到年发行量15万份,再度成为安徽广电系统极具发展潜力的媒体。

周林立在大学期间作为学生干部锻炼的领导才干让他养成了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周林立亲临报纸出版第一线,无论白班还是夜班,长期参与看大样签付印工作。改版初期,压力大,经费紧张,周林立曾自掏腰包10万元垫付印刷费。

真心换真心。周林立在为报社赢得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全体员工的信任和支持。1995年,周林立以2轮全票通过当选“安徽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2005年又为报社赢得“首届安徽省十佳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少年喜书策

由于学制的关系,周林立只上了5年的小学和2年的初中,缩短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聪颖的周林立,高中一直是学习委员,成绩从没离开过班级的前三名。临近高考,人人都认为他会稳稳当当地走进知名学府,然而始终被“看好”的他却在高考巨大的压力面前意外失手。同学中,有的去上学了,有的留下复读。然而一年的时间对于年轻的周林立来说是宝贵而又值得珍惜的,他抓住了刚刚成立的合肥联合大学这样一个机会,走进了大学校园。

当时的合肥联合大学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教室和宿舍,上课是借用其他学校的教室,学生也是实行走读的方式。周林立有一位亲戚是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为方便学习,他搬到科大居住。中国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给了周林立莫大的影响,就近去“泡”中国科大图书馆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高考失利并没有打倒他,相反周林立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用他自己的话说,“知识越多越管用,不管身在何处,都要真正地去学习!”

合肥联合大学建校初期老师多为外聘兼职教师。当时,新闻出版专业有一门课程由安徽大学的一位老师授课,和安徽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份试卷。每次考试,周林立都能取得和安徽大学学生相比也相当优秀的分数,这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大二的时候,学校开始兴建自己的教学楼。周林立记得自己上课的第一个教室在现在的太湖路小学。想想前不久他来到合肥学院新校区的所见,不禁感叹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因为是走读,少了大学的集体生活,但青年周林立的青春活力依然让他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大学期间,周林立担任过班级的生活委员,相当多的活动都是他自行组织的。周林立热爱运动,还是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曾经代表校队参加过安徽省的大学生足球联赛。当时没有自己的足球场,只能徘徊球场边等别人踢完了才可以过把瘾;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导,只能靠几个小伙子自己投入心血和热情。小小足球见证了那段时间的光荣与汗水。

回首毕业后漫漫20年的新闻路,周林立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短短的大学4年时光,也许不是最难忘的,但确是影响最深刻的。从这里他走了出去,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返回原图
/